恺硕生物创使人,目前担任恺硕生物(厦门)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官振群 先生, 日前接受台海杂志社的专访畅来厦门创业的心路历程
台海杂志2023年第7期(总205期)封面
正文
厦门恺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官振群:来人陆创业是我最无悔的选择
述/官振群 整理 /《台海》杂志见习记者 陈于晨
我人生中有两个重大转折点个是决定辞掉工作,白己创业另一个是决定放弃留守台湾,全部押注大陆这里。虽然每一个转折点在当时所有人看来,都是一个冒险激进的选择,而过程中我也确实付出了许多代价,但如今,恺硕生物科技公司达到了符合预期的效益和规模,这对我而言就是莫大的欣慰这表明我的选择经过了时间的历练,是正确无误的。除了今年得以参加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,我在 2019 年也参与进对接会的活动中,那个时候,其实我已经在大陆创业6 年了。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,我认为对接会的初衷是非常有助于两岸人才的往来百动的,尤其是在政策宣进、创训分享等环节,理论和实践的成功结合,让不少两岸青年朋友得以释疑解惑、茅塞顿开。经过对接会的洗礼熏陶,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才会倾向留在大陆工作或是创业,而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,因为,来大陆创业,是我事业生涯里最无悔的选择。
为理想奔赴大陆
2000 年,我进入台北的一家小微企业工作时,就已经在为日后的创业做准备。除了我,这家小微企业就剩下一把手、二把手,因而我可以直接从他们身上,学到作为一个创业者,需要的能力和品质我是学生命科学的,一直希望以后能在生命科学的产业领域,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。第一份工作做了四五年后,我发觉时机成熟了于是我找到了当时志同道合的合伙人,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,主营医疗器械范畴的业务。
做了五六年后,公司慢慢地有了一些基础,恰逢那个时间点大陆经济发展迅速腾飞,台湾市场逐渐饱和,我和合伙人便决定,要在大陆的厦门设立分公司,进一步做大故强。2013 年,就是我第一次踏上大陆开始创业的时刻。
但实际上,在大陆创业的这段历程,一开始并不算特别顺利。原因在于医疗器械的销售渠道和相关规则上,大陆和台湾有较大区别,刚来大陆的这几年,我并没有完全摸透规则、进行转型,而是固守台湾市场的模式,所以大陆分公司的业绩一直不甚明朗。就这样拖到2017 年,总公司也遭遇台湾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,重大转折出现了。
我的合伙人希望关停大陆分公司,集中全力做好台湾市场;但我的想法和他产生分歧,虽然在大陆蛰伏的这几年,分公司的确业绩-般,但在大陆生活几年后,我已经渐渐掌握如何在大陆做好一番事业的功课:一是一定要跟着大陆产业政策的方向走;二是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大陆细分市场的机遇。
再加上,我一直都有一个事业理想,那就是:专注一点、登峰造极。我不求要把事业做到多面手多领域,我只求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最专业最权威。台湾的土壤环境,给不到我这样的机会和希望,但是大陆潜力巨大、前景广阔,是有机会做到的。因而在那个时候,我和合伙人做了股权拆分,台湾总公司归他,厦门分公司归我,这就是现在这家厦门恺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由来。在正式全权经营恺硕公司之初,由于资金周转困难,我还被迫卖掉台北的房子,贴钱经营公司然而我不后悔,因为我知道,大陆就是我的梦想之地。
事实也证明,我的选择无比正确。一方面,是大陆在对台招商和人才吸引的政策上,有越来越多明确的扶持和补助,为了公司的发展,我积极地朝着大陆创业政策的引导方向努力,最后非常幸运地拿到“双百”创业补贴和高层次人才补贴。
这两个实打实的帮助宛若雪中送炭,给公司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,也让公司得以壮大规模,招聘更多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年轻人,一起为共同的生物医药事业奋斗。
两岸员工团结打拼
我的员工群体里,既有台湾青年也有大陆青年,而公司这样的场合,实际上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、相互进步的融合机会。尤其,这几年我在大陆期间最让我难以忘怀、深受触动的一件事,就是这一群两岸青年员工带给我的。
有一次,我们公司承接了一个
交期非常短的开发,时间紧迫压力巨大,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公司的实际利益。但是,在我没有做特别要求的情况下,整个公司团队居然上下一心,直接泡在公司整整一周的时间没有回家,吃饭休息工作,全部都在公司里完成,晚上睡觉直接随便铺个地毯就可以的那种。
我当时真的非常感动,这一群员工不分大陆台湾,只是为了这个紧急的项目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这样团结一心拼尽全力。或许在外人看来,会觉得无非就是公司要赚钱,大家牺牲假期牺牲睡眠来给公司卖命,但我作为一个从台湾来大陆的创业者的角度,真心觉得受到很深的触动:大家的思维、想法、生活习惯都不一样,然而公司有幸可以拥有这一帮来自两岸各地,却不分彼此的伙伴。在那个当下,我在心里就默默决定,不论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,绝对不能亏待这一帮可爱的年轻朋友。
在经历这件事后,我对两岸人才融合往来,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。两岸受限不同的先天环境,在未经接触的情况下,其实年轻一代的朋友难免会有些误解或是不了解的情形发生,包括人才对接会这样的利好活动,知道的台湾青年群体数量不多,还有待进步的提升和挖掘空间。比如除了一些传统的对接论坛形式,我觉得还可以从年轻人特别喜欢的社交媒体新平台上入手,抖音、TikTok 之类的,用更为广泛和利于传播的方式,把大陆对台湾给出的利好政策,通俗易懂简单干脆的呈现在年轻朋友面前。这样我相信会给两岸青年人才的融合提供许多有益的帮助。
原稿: